首页 > 要闻动态 > 动态
第二届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史研究工作坊——“江苏抗日根据地研究”成功举办
作者: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4-10

  2024年3月29—31日,由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中日历史研究中心、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史研究工作坊——“江苏抗日根据地研究”在扬州大学成功举办。参加此次工作坊的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来自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近代史研究所、扬州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苏州城市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党史研究与教学》编辑部、《安徽史学》编辑部、《军事历史》编辑部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

  开幕式由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教授主持,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教授、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研究员、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建朗研究员分别致辞。丁校长介绍了扬州大学的历史和现状,指出扬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著名实业家张謇建立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扬州大学也是中国高校改革的先锋,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省重点学科,为江苏抗日根据地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江苏抗日根据地的研究也有助于构建抗战学科的话语体系。

  夏春涛所长在致辞中指出,14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到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转折,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展现了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抗战时期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产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很多文艺作品如电影《东进序曲》、样板戏 《沙家浜》等也生动地展现了这段历史。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此时召开“江苏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议,将深入地推动整个抗战史研究。夏所长希望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近代史研究所与扬州大学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能够延续下去。

  王建朗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抗战史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热点。不过相较于八路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关于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研究还有若干努力空间。这两个地区无论在自然环境还是政治环境上都有所不同。华北以太行山等山区为依托,进退有据,而华中地区主要为平原和水网,生存与发展不易。华中地区此前是国民政府统治的核心区域,战时也有大量军队留存敌后。新四军不仅要面对日本侵略者,还要花很大精力去处理好与国民党军队的关系,与国民党军队摩擦的频率和烈度远大于华北。在这样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新四军依然发展壮大起来。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大有可为。王建朗研究员希望年轻学者能够将新四军研究进一步深入推进下去。

  第一场:根据地军事斗争

  第一场讨论的主题为“根据地军事斗争”,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费行健报告论文《从“江抗”到“新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的成立与发展探微》,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凡云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铭分别评议。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鹏报告论文《新四军与日军在华中地区的水上作战》,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高士华、叶铭分别评议。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闵海霖报告论文《全面抗战时期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地形改造运动研究》,高士华、《党史研究与教学》副主编魏少辉分别评议。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程飞报告论文《“节流”与“增效”:全面抗战时期新四军医疗物资的使用与管理》,扬州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员执行院长王世谊教授、曾凡云分别评议。

  第二场:根据地政治与文化建设

  第二场讨论的主题为“根据地政治与文化建设”,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昭报告论文《困局与破局:苏中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形成和实施》,王建华教授、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兼《安徽史学》编辑汪谦干研究员分别评议。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梁馨蕾报告论文《从流亡学生到职业革命家: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鄂豫边区知识青年群像》,魏少辉、王建华分别评议。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梁坤报告论文《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新四军形象的维护》,《军事历史》编辑徐传博、王世谊分别评议。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邓茹菲报告论文《从“旧瓶装新酒”到“新”瓶装新酒——苏北抗日根据地新淮戏的革命化转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沛、张连红分别评议。

  第三场:根据地经济与社会建设

  第三场讨论的主题为“根据地经济与社会建设”,由江沛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讲师金伯文报告论文《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币经营(1941—1945)》,汪谦干、澳门24小时网站检测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敏超分别评议。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闵莞报告论文《标准与总数之间:淮北苏皖边区征粮工作研究》,吴敏超、徐传博分别评议。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徐红报告论文《危机与应对:全面抗战之初苏南官办医疗机构的战争应对研究》,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慧卿研究员分别评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陈泽报告论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淮域水利建设与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李洪河、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军全分别评议。

  第四场:圆桌会议

  三场主题报告结束后,本次工作坊进入圆桌讨论环节,主题为“抗日根据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由《抗日战争研究》主编杜继东研究员主持。

  江沛教授认为,受资料的局限,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在中共抗战史研究中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希望扬州大学和近代史研究所能够继续推动该研究。他还指出,以往研究经常关注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军事史、财政史的研究比较缺乏,战争期间民众对社会的贡献也值得深入研究,希望年轻一代能够补齐短板。

  张连红教授指出,20世纪80年代有一批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史料问世,但近年来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研究有所落后,此次工作坊的召开非常有意义。张教授目前从事新四军口述史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根据地老百姓和新四军的军民关系密切程度超乎想象。他提出收集和整理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的口述史料也很重要,希望年轻人能加入其中。

  汪谦干研究员认为,此次会议论文的选题都很新颖,青年学者视野较为广阔,资料运用水平超过老一代学者。汪研究员在做编辑工作期间,接触了很多相关稿件,以往江苏、安徽、上海的学者做新四军研究较多,现在做新四军研究的学者远不止以上三个地区。最后他欢迎学者围绕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向《安徽史学》投稿。

  李洪河教授目前正从事新中国初期政治与社会史方面的研究。他指出,与中国古代医疗卫生史的研究相比,中国近现代史的医疗卫生研究,尤其根据地方面医疗卫生史研究比较少,资料整理不够,今后应加强根据地医疗卫生史的研究,发掘并整理医疗卫生史相关的资料。

  魏少辉副主编指出论文写作需要“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指的是宏观理论的研究,“立地”指的是具体史料的挖掘。青年学者多以微观研究为主,希望今后学者能多关注宏观方面的研究,老问题也可以做出新意。

  张慧卿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南京大屠杀研究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教会医院史研究。她认为,学术研究应从小处切入,慢慢扩大研究领域。此外,她还指出年轻学者在选题方面应该把握地域性的优势,同时加强研究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入手搜集资料。

  曾凡云教授认为,战争时期民众对江苏社会的影响非常重要,值得研究。他还谈到此前搜集了不少新四军方面的资料,后续将在盐城市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新四军研究的资料数据库,希望不久后会该数据库能免费对社会开放,学者可以多加利用。

  叶铭副教授指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军工史和新四军两个方向的研究。他还谈到,做研究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史料,新四军的活动并非单方面的,需要运用日军、伪军、国民党军等多方资料进行研究,防止资料单一、自说自话。

  徐传博编辑指出,应加强华中地区的日本海军、医疗卫生、群众工作等冷门方向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利用日文、英文等多语种资料,把中共在华中地区的活动动态论述清楚。同时应该加强地理概念的界定,语言文字要准确,避免引起歧义。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教授在发言中感谢近代史研究所和《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的信任,将此会议交由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学院将利用区域优势,继续加强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

  吴敏超研究员指出,相较于陕甘宁、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还有很多领域存在薄弱之处,如根据地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情况、社会史、文化史、医疗卫生史等,未来都有待加强。在相关研究,特别是社会史和经济史中应尤注意华中地区的区域性特征。

  李军全副教授追溯了召开此次工作坊的缘起。他认为,以省为单位来研究抗日根据地,审视每个省对抗战的贡献和作用,利于构建中国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他还指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研究有利于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王建朗研究员指出,学术研究应从多视角去观察,例如精兵简政问题,华中一些干部从对中央决策的不太理解到最终落实,既体现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发展进程的不同,也体现了中央对各根据地的掌控力。王建朗研究员还提出,对当时形成的史料也应以分析的眼光去阅读理解。

  最后高士华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要将华中抗日根据地放在全国视野中去考察,将新四军放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去研究。他还提出,要注意概念的界定与使用,例如利用“华中”这个概念时要注意结论是否能涵盖这个华中地区。

  至此,此次会议顺利闭幕。该会议既是对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的总结,亦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与期待,会议为学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史的研究。

上一条:世界中国学研究论坛召开
下一条:以文明互鉴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